【禁書】延安日記(115)

【新唐人2012年7月29日訊】【編者的話】延安日記》作者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蘇聯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兼塔斯社記者身分,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記形式,根據他的觀點,記述了延安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的問題。全書以抗日戰爭時期中共與蘇共的關系為背景,記述了中共的整風運動、中共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共與當時駐延安的美國軍事觀察組織的接觸以及中共與國民黨的關系等問題,均有評述。

延安日記

1944年11月11日

中共中央主席對同赫爾利將軍的會談十分滿意。毛澤東邀請我去,把會談結果對我作簡要介紹。他有說有笑,心情舒暢。

毛澤東要我拍發幾個電報給莫斯科。他當然知道,我對中共領導和美國總統的私人代表的會談情況了解得是夠多的。他要趕在我的前頭向莫斯科報告。

1944年11月12日

觀察組除了在特區搞情報工作之外,還採取步驟來削弱中共與莫斯科的聯繫。看來,美國人從一開始就不抱幻想—他們對給共產黨提供武器一事很慎重。他們對蔣介石一直都是中意的,而且以後還會如此。可是,中共領導人徹底出賣了自己。他們那麼急於想得到軍事裝備,急得忘記了一切,甚至忘記去掩蓋自己的卑劣行徑了。

赫爾利的使命,不僅在於要促使特區對日本採取強有力的行動,而且還在於要在中共領導和莫斯科之間,打進一個楔子。

可是,中共領導人設法說服了總統的私人代表,在協定草案中塞進了他們自己的條款,而這些條款蔣介石肯定是拒不接受的。

帕特里克.赫爾利過份自信,他不了解國共兩黨之間的矛盾,依仗著自己大權在握,在四份協定草案上簽了字。協定草案一份留在延安,兩份分送給蔣介石和羅斯福,至於第四份,我相信赫爾利會自己留下作紀念。這是留給他和美國外交的一件可憐的紀念品。

1944年11月13日

共產黨對中國解放區的農民實施了減租減息政策(地主靠地租為生)。

按中共中央主席的意見,1931年至1934年,黨在農村推行了過左的政策: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

毛澤東說:目前黨還不能進行全面改革以解決農民問題,但是耕者有其田的日子總會到來的。(待續)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