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連載】《列寧不為人知的故事》(1)

【新唐人2012年7月16日訊】【導讀】真實的列寧是偉人?是魔鬼?是無賴?是混蛋?是殺人惡魔?歷史已作出了回答,時間判官已蓋棺定論。《列寧不為人知的故事》是郭國汀(注一)根據德米特里依解密檔案撰寫的《列寧新傳》(Dmitri Vokogonov, Lenin A New Biography,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Harold Shukman)(The Free Press New York London, 一九九四);《共產主義黑皮書》;哈佛大學歷史教授里查德之《共產主義的歷史》,墨爾本大學政治學教授之《共產主義導論》綜合編譯。德米特里原是蘇軍將軍后成為歷史學家,任葉利欽總統的特別助理和檢查蘇聯檔案總統委員會主席,其真實性與權威性不容置疑。

《列寧不為人知的故事》

列寧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始終信奉國際主義,斯大林主義的許多特徵源於列寧,許多斯大林的罪孽直接系列寧的命令,諸如創建集中營,殘酷鎮壓教會和傳媒,個人崇拜等;列寧的領導是殘忍和極權的。對列寧而言,生活即政治,政治即生活。列寧認為,改變人性便可改變一切。列寧信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道德虛無主義邏輯。列寧的主要遺產乃是一個建立在官僚、軍事和政治基礎上的強大的黨主體制。列寧死後蘇聯的一切均按列寧的藍圖、預言和原則行事:極權國家、官僚社會、單一意識形態、好戰的無神論、計劃經濟、超級剝削勞工、國家沒完沒了的軍事化、挖空心思尋找和製造新的敵人。無論托洛斯基還是季諾維也夫及卡門內夫或布哈林,也不論斯大林還是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契爾年科、安得羅波夫或哥爾巴喬夫,事實上均極崇拜列寧,至少表面上如此。至一九九零年一月止,蘇聯共產黨用一百二十五種語言共印發列寧著作六億五千三百萬冊。一九九九年俄國舉行過一次民意測驗:誰是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結果是:彼得大帝第一,普希金第二,列寧第三,斯大林第四!丘吉爾認為「俄國人民被布爾什維克和列寧引入泥潭,他們最不幸的事是列寧的誕生,他們其次的災難是他的死亡。」(注二)

一 家庭

列寧一八七零年四月十二日出生於巴斯克。列寧的父母於一八六三年結婚,其曾祖父是個農奴,五十歲時與比他小二十多歲的亞裔女人結婚;祖父是個裁縫,父親由其兄長扶養資助上卡藏大學,畢業后成為物理和數學教師,后升任省教育局局長,獲國家顧問及「通過服務生涯而獲得可世襲貴族身份」;列寧的母親有猶太血統。外曾祖是個猶太商人,后改信東正教,其外公是警察局醫生和業主,家有農奴。因此,列寧有德國、瑞典、猶太、斯拉夫和亞洲血統,但在文化語言上屬俄國人。確切地說列寧出身於農奴貴族多種混血家庭。列寧之妹安娜證明列寧一生對猶太人評價很高,列寧經常將高智商要求的工作委派給猶太人,而僅需低智商的職位則給俄國人。列寧父母共生育四男四女,其中兩個夭折。家庭條件較佳,有一棟大房子,雇有廚子、保姆和僕人。直至一八八六年其父因腦疾去世,其家庭一直穩定富有。一八八七年長兄亞歷山大因刺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而被絞死,其家庭才開始衰落。

二 性格

列寧極自信,也非常自負,優越感極強,早年即流露出不能容忍其他人的觀點。他的學業成績經常名列前茅。列寧上高中時的校長克倫斯基,是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的英雄之父,也是布爾什維克黨奪取政權的最後障礙。作家阿麗德娜(Ariadna Tyrkora)曾見過列寧數次,她寫道「列寧是個邪惡的人,他長著一對狼一樣的邪惡的眼睛」。(注三)在一八九零年代與列寧合作多年的斯特魯威(Struve)後來描述列寧的主要個性特徵乃是仇恨。(注四)

三 仇恨

亞歷山大二世於一八六零年解放了農奴,隨後在各省實行地方自治,大學和學校亦自治,並開始實行司法獨立。列寧之兄亞歷山大入讀聖彼得堡大學時,加入了人民意志黨的一個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恐怖派別,他讀了大量馬克思、恩格斯和普列漢諾夫的著作,馬克思強調需要暴力改變既存的社會政治條件;該組織陰謀暗殺沙皇,並開始查勘亞歷山大三世到聖伊薩克天主教堂的路線行蹤;一八八七年三月一日,警方破獲該恐怖組織的一封信,逮捕了陰謀成員。其母寫信給亞歷山大三世,請求憐憫寬恕;並非沙皇不同情,而是列寧之兄拒絕認罪或請求寬恕。其他提出請求寬恕者皆從死刑改為強制勞動。三月十五-十九日開庭審理,五名不屈服的同志被處絞刑。即便此時他仍有機會免死,但他對母親說:「我在法庭上說過的話已不能再改口」,故拒絕認罪。一八八七年五月八日,獄方告訴他這是請求寬恕的最後機會,但他仍然拒絕認罪,因而被絞死。當天列寧考代數幾何,照樣獲得第一名,似乎並未受到兄長被絞死的影響。

列寧是俄國恐怖主義冷酷無情和極權政治的鼻祖。列寧的殘酷源於何處?其兒童時代及青年時期,俄國正處於繁榮富強上升時期,他的家庭又屬貴族階層,因此其仇恨殘忍只能源於他接受的革命法律和道德哲學;列寧歸納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正如馬基雅佛利所言:「領導人是用結果作為判斷,因此他們應當試圖維持他們的權力並贏得勝利。為達此目的,無論他們使用何種手段,他們將總是被視為值得的和許可的。」(注五)

列寧的革命熱情並非源於他對窮人的同情。事實上,一八九一-一八九二年大飢荒襲擊伏爾加河地區,當地知識分子中他是唯一反對人道援救快餓死的農民的人。其理由是:「飢荒是一種進步,因為它毀滅了舊的農民經濟,為社會主義填平了道路」。他的革命激情也非由於為一個公正正義的未來的設想而激勵。而是基於怨憤,併為某種狂熱的報仇慾望所驅使。

四 影響

曾經影響列寧的人物眾多。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瘋狂的革命家內查也夫、俄國馬克思主義之父普列漢諾夫、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塔切夫(Peter Tkachev)、戰爭專家克勞賽維茲、斯特魯威(Peter Struve)、拉夫諾夫(Peter Lavrov)和亞歷山大(Alexander Herzen)等人對列寧的影響相當大;但影響最大的是前四者。列寧在他的著作中引用車爾尼雪夫斯基高達三百次,僅兩次援引托斯妥夫斯基。列寧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黑格爾、亞里士多德、拉薩爾、拿破崙和克勞賽維茲。他每天從早上五點到子夜一直閱讀馬恩及普列漢諾夫的著作,不過列寧自己說,唯有車爾尼雪夫斯基對他有關原則、目標、手段和方法有根本性的影響。列寧對自由主義深懷敵意。他沉浸於讀大量西方政治學,包括《資本論》,除了馬克思主義外,他採納了眾多思想家和學者的觀念,吸收消化后形成他自已的觀念。但他從未能接受自由、法治或經濟主義、西方民主、議會政府。列寧是選擇性採納馬克思主義。托洛斯基於一九零四年即批評「列寧缺乏靈活性思想,貶低理論的作用,會導致專無產階級的政」。社會民主運動領導人維拉(Vera Zasulich)指出:「馬克思主義沒有官方的道德體系」。

五 大學和律師生涯

列寧於一八八七年進入卡藏大學讀法律,大一時於一八八七年十二月因參加學生運動,受到秘密警察關注,因查明他系被絞死的恐怖分子之弟而被大學開除。其母曾申請讓列寧重新入學,但被教育當局拒絕。於是其母在一八八九年二月以七千六百盧布買進一塊約二百公頃的土地(約一千二百畝)財產,擬讓列寧經營以免他遊手好閒,但列寧很快便厭倦了,於是出租給一個名叫克魯詩維特的富農,他支付了列寧好幾年租金(一八九三年七月列寧將該土地賣給了丹內博格)。一八九一年沙俄當局最終憐憫之,允許列寧通過校外考試取得律師執業資格。他迅速通過了律師資格考試拿到了法律學位,隨即移居聖彼得堡並以執業律師身份來掩護革命活動。列寧於一八九二年受聘成為律師助理;在卡爾汀律師行 (Khardin)做過十八個月的辯護律師,一共處理過十二個小偷或小額財產爭議案,據稱全部敗訴,他曾為自己打過兩個官司。或許正由於列寧的法律知識僅是為了應付 考試的粗淺內容,而未真正撐握法律的實質與精神,故他一生極度反法治。

六 婚外情

列寧除了與伊內莎(死於一九二零年九月二十四日)有十年情人關係外,應是個模範丈夫。列寧與她有通姦關係,兩人一見面即難解難分。列寧無論到哪兒,她就跟到那兒,在附近租房,並時常與列寧及其妻子會面。列寧一生極少知心朋友,而伊內莎則是列寧最親密的紅顏知已。列寧在與伊內莎交往之前,與一個法國女人有染,另還給一個法國女作家寫過許多求愛信。蘇共領導人於一九三零年已發現在巴黎有個女作家擁有大量列寧的情書,並領取蘇聯政府支付的大筆退休金。外間傳聞甚廣的說法是列寧死於梅毒引發的腦血管併發症,不過這一說法似乎證據不充分,無法確定。蘇共幾十年來一直掩藏馬克思與恩格斯皆為私生子之父。馬克思與他的女管家愛倫娜的私生子的秘密(注六),也掩蓋列寧的私生活秘密。

七 流放生涯

列寧一八九六年因煽動工人罷工被捕並被判決流放至西柏利亞三年。一八九七年二月,其母親和列寧以身體健康為由,數次提出延期和改變流放地點的申請,請求到氣侯較佳的地區服刑,除一次以外,皆被「血腥的沙皇政權」准許。流放對列寧其實僅是相當於三年假期,無人讓他作任何工作,也不受任何限制。列寧致信家人說:「除了打獵和游泳,大多數時間用於遠足,睡長覺,對食物和住房感到滿意」。沙皇政府的政治流放,與蘇共政權決不可同日而語,沙皇時代沒有集中營和監獄,流放地僅是指定地區,犯人可以訪問任何不同地區;得自由安排會議,寫書和政治計劃,還能由家屬陪同,過家庭生活。一八九八年一月,列寧向警察當局申請將未婚妻克魯斯卡婭移到他所在地區而獲准。一八九八年五月克魯斯卡婭與母親一道抵達流放地與列寧同居。儘管兩人皆是無神論者,結婚時因其丈母娘堅持,他們按照宗教儀式舉行了婚禮。他與新婚妻子克魯斯卡婭租住了一幢小別墅;時常與朋友們通信,自由寫作和翻譯,渡過了相對舒適的三年時光。

注 釋

注一: 本文根據德米特里依解密檔案撰寫的《列寧新傳》(Dmitri Vokogonov, Lenin A New Biography,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Harold Shukman(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London, 一九九四);《共產主義黑皮書》;哈佛大學歷史教授里查德之《共產主義的歷史》,墨爾本大學政治學教授之《共產主義導論》綜合編譯。德米特里原是蘇軍將軍 后成為歷史學家,任葉利欽總統的特別助理和檢查蘇聯檔案總統委員會主席,著有《斯大林傳》和《列寧新傳》;譯者郭國汀,海事和人權律師,國際海事海商法教授,國際海事和國際經貿仲裁員,法學翻譯家。譯著有《國際經濟貿易法律與律師實務》;《當代中國涉外經濟糾紛案精析》;《國際海商法律實務》;《CIF與FOB合同》四版;《Scrutton 租船合同與提單》二十版;《Omay 海上保險法與保險單》;《英國保險協會保險條款詮釋》三版;《現代提單》;《油污和碰撞責任》;《國際貿易法》;《項目融資》;《國際海事海商法》;《英國協會保險貨物保險條款船舶條款保險運費、戰爭、罷工險保險條款中譯》;《審判的藝術》;國際網際網路自由》;《共產主義黑皮書》;《共產主義的歷史》;《蘇俄革命史》;《東歐革命》。

注二: Chruchill, W.S., The World Crisis, Vol.五.op. cit. p.七六.

注三: Tyrkova-Williams A.Na Putyakn, Ksuobode( London, 一九五三), p.四零零.

注四: Richard Pipes, Communism A History, Chapter II,《列寧主義》The modern Library, New York 2004; pp.二三-五一. 郭國汀譯《博訊》二零一零年四月四日。

注五: Machiavelli Niccdo, Izbrannye sochineniya (Moscow, 一九八二) p.三五三.

注六: 詳見郭國汀,《馬克思私生子考評》,二零一零年七月二十一日《博訊新聞網》

此文於二零一零年八月十二日做了修改

(待續)

文章來源:百家爭鳴【郭國汀律師專欄】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