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延安日記(111)

【新唐人2012年1月15日訊】【編者的話】延安日記》作者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蘇聯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兼塔斯社記者身分,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記形式,根據他的觀點,記述了延安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的問題。全書以抗日戰爭時期中共與蘇共的關系為背景,記述了中共的整風運動、中共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共與當時駐延安的美國軍事觀察組織的接觸以及中共與國民黨的關系等問題,均有評述。

延安日記

1944年11月4日(2)

戴維斯解釋說,美國人的目的始終不變,就是要做生意。至於戰後要跟誰做生意,那他們是全不在乎的。也許只與特區進行,也可能與特區和國民黨都做生意。在這種形勢下,要緊的是,特區必須是一個不受蘇聯控制的經濟和政治結構。只有特區處於完全獨立的地位,美國才能與中共搭檔,這種友好關係才不致帶來不良後果。

戴維斯說得很明白,這並不是他個人的意見,而是美國領導人的非常肯定的意見,雖然沒有提供文字的東西,但這個理由是可以理解的。

談話過程中暴露出一些過去我不知道的情況。美國人相信同毛澤東結成鞏固的聯盟是可取的。他們甚至對共產黨成為特區的領導力量,以至於可能成為中國未來的領導力量,都感到無所謂了。對他們說來,中共必須“獨立自主,不受莫斯科支配”,這才是極其重要的。這就已經預料到中共的政策具有某種民族主義的性質了。一句話,特區或中國的“民族主義的社會主義”,合華盛頓的口味。這就等於公開承認中共領導的政策的民族主義傾向。

但是,情況比戴維斯和毛所設想的要複雜得多。如果說,毛可以不顧一切的話,那麼,對於共產黨的存在,以及客觀歷史因素的力量,還是不得不加以考慮的。

美國人的活動,是希望在中共和蘇共之間,在蘇聯和特區之間打進個楔子。這樣的願望在這兒沒有遭到斷然拒絕,這倒是怪事。一場討價還價正在進行,最大的爭論之點是價錢。

巴雷特上校和戴維斯顧問把他們的登陸作戰計劃草案交給了中共軍方。這次作戰,計劃在連雲港地區進行。

這個草案囉囉嗦嗦,也沒個條理。設想使用空降和兩棲部隊。在作戰期間,美國人將供給中共軍隊五萬人的彈藥和武器。有一部份武器和彈藥將進行空投。其餘部份則須由中共部隊到美國軍隊的登陸地區去領取。

巴雷特和戴維斯催促中國同志作出答覆。對他們來說要緊的是,了解中共軍隊參與這一作戰行動,究竟能到什麼程度。美中雙方的代表正在極為秘密的氣氛中聯合舉行會議,為這個計劃草案最後定稿。

在這種情況下,毛清楚地看到,奮力奪取政權的大好機會來了。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民族的熱情、美國的關心,以及蔣介石的屢遭挫折─這樣的形勢好得不能再好了。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他這麼得意洋洋。

要是人民的苦難對他的個人計劃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影響,那麼,他是不會把它放在心上的。

應該承認,美國人在毛的晚宴上喝得相當凶。不是每一個酒鬼都能喝這麼多的。

約翰.戴維斯是美國駐重慶大使館的二秘。在我印象中,他比謝偉思更富有經驗,看問題更深刻。

他精力充沛,中文很好。

他是個瘦個子,長一頭棕色頭髮,長臉,嘴略嫌大了一些。(待續)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