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4月28日訊】【編者的話】《延安日記》作者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蘇聯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兼塔斯社記者身分,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記形式,根據他的觀點,記述了延安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的問題。全書以抗日戰爭時期中共與蘇共的關系為背景,記述了中共的整風運動、中共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共與當時駐延安的美國軍事觀察組織的接觸以及中共與國民黨的關系等問題,均有評述。
《延安日記》
1944年8月1日
軍事觀察組的大多數成員都是美國駐重慶武官處的武官,以及約瑟夫.W.史迪威將軍參謀部的軍官。他們都是些情報、政治、通訊、炮兵和步兵武器方面的專家。這個觀察組還將增添一大批軍官。
這組軍官中有一些日本問題專家。
早先我與美國正規軍打過交道,我知道他們的反蘇情緒根深蒂固,在很多情況下竟然公開反對蘇聯。這個觀察組的正式情報人員和政治官員在這方面也不例外,儘管他們在外表上非常斯文。反蘇是美國每個正規軍官尤其是搞情報工作的軍官必備的條件。
周是中共領導中同美國進行談判的老手。哪次會談都少不了他。這些天來他一直在毛澤東身邊。毫不誇張地說,幾個月來,周一直在為促成談判,以及安排觀察組來訪的有關事宜作準備工作。他是這次會談的中心人物。他在重慶的整個辦事處為克服這次會談過程中出現的困難一直在努力工作。
在同美國人進行談判時,陳家康是主要譯員。他是周恩來的親密助手之一。他擅長同美國人打交道,而且是直接同美國武官處人員交往。
馬海德立即擔任美國代表團譯員的角色了。美國人叫他馬醫生。
1944年8月3日
中國前線正在崩潰。有些地方實際上沒有前線。日軍在未遇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即將占領河南。
中共領導聽到蔣軍在河南和湖南戰敗的消息非常高興。這是上天賜給毛澤東的一份禮物。他與美國人討價還價的可能性在迅速增加。他未來的內戰對手正在被削弱。
他的盤算很簡單—只要蔣介石吃敗仗,特區就能得到好用的武器。
1944年8月5日
林祖涵與國民黨代表的談判,已從西安轉到重慶進行,最近結束了,但毫無結果。
中國軍隊在湖南的失敗,使特區代表林祖涵在談判中完全處於一種新的地位。原先,中共領導惟恐國民黨以牙還牙,對它破壞民族統一戰線,和把中共正規部隊對日作戰的規模縮減為進行地區性的小規模戰鬥(游擊戰)的政策,採取懲罰手段。
談判陷入僵局的原因,已盡人皆知。
據重慶和外國報紙報道,這時,中共的部隊已發展到477,000人,人民志願武裝達220,000人。
外報開始報道說,中共在敵後根據地建立起自己的權力機構,不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自然,重慶政府對這些地區,當然是充滿了疑慮。共產黨人還要求在山西、河北和山東建立他們的政權。
最近幾周談判時,林祖涵要求准許中共在政府內享有合法地位。接著,林祖涵在重慶提出了新的條件(這次提了二十條)。
蔣介石堅決拒絕了這些條件。這位中央政府首腦希望,在組織聯合政府的問題上,取得一個折中方案。(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