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連載】辛灝年《誰是新中國》(11)

【新唐人2012年2月20日訊】 【《誰是新中國》題解】 誰是新中國?誰才是真正的新中國?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如果是前者,何以在辛亥之後,又會出現長期的內亂和內憂?雖然能夠一再地戰勝形形色色專制勢力的反撲,統一了中國,捍衛了共和國統,贏得了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卻又慘敗在1945—1949的內戰之中。嗣後,竟能夠在臺灣完成向民主的全面過渡,使孫中山先生民主建國的理想得以實現…… 如果是後者,為何又在「革命」的名義之下,全面復辟專制制度,雖然迄無外患,更無內憂,卻造成「冤獄遍中華」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悲慘局面,為漫長的中國專制制度,補上了中世歐洲「教政合一」式極權專制統治的血腥一課。待到風雨飄搖之時,亦只好重演西太后的「改革開放」,然而,其成就雖不能與清政府相提並論,其命運卻與清王朝一樣而不能免,其腐敗和腐爛,更為中國五千年歷史所未有……

(接上期)

第三 較量的複雜性

一、復辟手段的複雜。形形色色的專制勢力,當他們自信有力量、有條件推倒民主革命、實現專制復辟之時,他們自然會採取公然的手段以求復辟。如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和法國波龐王朝的公然復辟,以及中國辛亥之後袁世凱的公然復辟帝制。然而,當之形形色色專制勢力,因力量不足,條件不夠,更因為人民對於專制制度與專制統治的普遍厭棄,而不敢公然推行專制復辟之時,他們亦完全可能採取非公然的手段以實行復辟。首當其衝者,便是「假共和以復辟」,即寧願丟棄王位、王朝之名號,而劫奪專制復辟之實。法國革命期間,路易·波拿巴假第二共和國向第二帝國的過渡;中國辛亥革命之後,北洋軍閥于共和旗號之下一心推行專制復辟的歷史事實;都是它典型的例證。其次,是在「假共和以復辟」也無以遮人耳目時,則乾脆打起革命的旗號以逞專制復辟之欲。他們有的打著民族革命的旗號,以民族革命壓迫民主革命;有的打著宗教革命的旗號,以教權專制取代王權專制;有的乾脆打起農民革命的旗號,來反對民主革命,反撲民主政權,歸復專制制度。最時髦的,也是最具欺騙力量的,便是打起共產主義革命的旗號,以推倒民主革命,復辟專制制度,建立極權統治。
  
二、較量狀態的複雜。顯然,不論是革命要戰勝復辟,還是復辟要推倒革命,其間,都極可能出現一種極其複雜的較量狀態。如前所說,一是復辟手段的複雜,自然已為較量狀態的複雜奠定了基礎;二是種種政治力量對於政治的不同要求,也同樣會構成較量狀態的異常複雜性。因為在革命與復辟的反覆較量歷程中,不僅存在著堅定的民主要求和頑固的復辟願望,而且也一定存在著不同層次的革命要求與不同層次的復辟目標。諸如既要反對專制、又要維護王權者,形式雖是共和、內容卻是專制者,或形式雖是專制、內容卻是共和者,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又有你」者。若是再加上由種種思潮所推動起來的無政府要求,國家主義的呼聲,以及無產階級革命的叫喊等夾雜其間,其較量狀態的複雜也就更加可想而知。英國光榮革命后出現的「君主立憲」新政體,拿破崙藉復辟帝制以鞏固新秩序,法蘭西「第二共和國」之又共和又獨裁的性質,俄國二月民主革命后兩個不同性質政權並存的局面,中國辛亥革命后的大分裂狀況,以及北伐成功之後、國家統一局面之下的種種叛亂造反行徑,都是複雜較量狀態的表現。
  
三、不同性質革命的交相併作。由於民主革命的爆發常常需要歷史的契機,如尼德蘭反對西班牙統治的民族革命就引起了民主革命的爆發。反之,西班牙的民主革命又推動了反抗法國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等等。但也正是種種社會矛盾、民族矛盾和種族矛盾,才導致了革命與復辟疊呈複雜的較量狀態。在中國,辛亥前後的民主力量要想推翻專制統治,戰勝專制復辟,則必須號召、直至發動反對專制列強和民主列強的民族革命,因為專制列強與民主列強在中國專門支持專制勢力以反對中國民主革命。在亞、非、拉,民族革命和種族革命又常常取代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要求,以至造成民族雖然獨立,種族也已解放,但又陷入專制統治的泥淖,如菲律賓馬科斯和印度尼西亞蘇哈特的專制統治等。在伊朗,人民借教權反對王權以發動民主革命,卻反而陷入了更加專制的教權專制統治之中。當然,南非民族、種族與民主革命的交織,卻最終地贏來了一榮而俱榮的勝利局面。顯然,不同性質革命的交相併作,雖有可能推動民主革命的進程,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因它有可能促成民主革命與專制復辟較量狀態的複雜化,因而又為民主革命的勝利製造了相當大的麻煩與困境。

第四 較量的激烈性

首先,革命與復辟較量所常常採取的暴力形式,就是激烈性的具體表現。而暴力形式的第一種,便是較量過程中的暴力衝突。第二種則表現為國內戰爭或國際戰爭。如果說,一六四零至一六六零年間,英國民主力量與專制勢力的反覆較量,早已表現在第一和第二次國內戰爭中,則一七九二年,當法國民主派因國王與王后叛國而砍掉了他們的腦袋之後,由旺岱農民造反所煽起的全國六十個郡農民對於巴黎民主政權的叛亂,便差一點將革命的法國變成了復辟的廢墟。至於列寧在共產革命的名義之下,為推倒二月民主革命,重建專制制度,借反對「外國武裝干涉」于俄國國內挑起的七年殘酷內戰,不知將多少無辜的民眾和知識分子推向了血海之中。在中國,辛亥革命之後,由革命與復辟的反覆較量所導致的內戰與混戰,更是長期地使國家與人民陷於混戰與分裂的痛苦之中。
  
其次,若就革命與復辟之較量所引起的國際戰爭而言,除掉歐洲七次「反法聯盟」,「神聖同盟」,以及各專制列強和民主列強對別國革命的武裝干涉之外,單就兩次世界大戰來說,便已將世界範圍內的民主革命與專制復辟的廣泛較量,推到了難以言狀的殘酷境地。由新興的專制統一的德國和歐洲老大帝國奧匈帝國在歐洲所挑起的一次大戰,其部分性質和目的,便是要在已經走向民主進步的歐洲重建專制的新秩序。由法西斯德國和法西斯日本這兩個強大的國際專制勢力共同聯手所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其部分性質和目的,亦同樣是向全世界民主進步的的瘋狂反撲。至於二戰以後,隨著東西方專制陣營與民主陣營的迅速明朗化,所帶來的東西方對抗,亦無非是將無數激烈的較量,隱蔽在「冷戰與殺機」之中。而許多國家在由專制向民主過渡的主要歷程中,因革命與復辟的反覆較量所付出的種種犧牲,就更是難以盡書。

(待續)

文章來源:黃花崗網站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