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3月3日訊】《延安日記》作者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蘇聯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兼塔斯社記者身分,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記形式,根據他的觀點,記述了延安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的問題。全書以抗日戰爭時期中共與蘇共的關系為背景,記述了中共的整風運動、中共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共與當時駐延安的美國軍事觀察組織的接觸以及中共與國民黨的關系等問題,均有評述。
1942年5月13日
早晨,明亮的陽光把我照醒了,山間稀薄的空氣使陽光分外耀眼。
附近山頂的後面曚曨透出一輪紅日。山谷下面依然為夜色籠罩著。忽然間,迷霧繚繞的峭壁呈現出一片淡藍顏色。山間的日出景象,如此瑰麗多彩,實為壯觀。
山溝兩側巖岩削立,溝底卻是一片綠油油的農田。這裡的山,看上去就像是一些蹲伏著的野獸。
秀河窄淺,寬二至七米,河水順山溝流入延河。
延河寬約五十米,是湍急的山澗水。在有些地方分叉成一條條小溪,或者形成小瀑布。延河源於白玉山支脈,流入延安東面的黃河。
當地居民在這兩條河裡洗衣服,然後晾在石頭上。這裡陽光很強,衣服幾分鐘就晒乾了。
黃土山坡上到處都是窯洞,星羅棋布,縱橫交錯。這裡住著學生,以前的城裡人,軍人和黨的工作人員。這個地區的農民也絕大部份住在這樣的窯洞。我得到戶主的同意,看了看其中的一個大窯洞。占窯洞很大一塊地方的是個炕,冬天燒火熱炕。在窯洞附近看見幾頭豬,是幾頭像狗那樣瘦小和靈活的黑豬,它們好像挺害怕什麼似的。它們的肚皮耷拉著差點都要碰到地了。
黃土的土質鬆軟如粉。但大路和小道上的土,已經被踩得相當瓷實。
在這裡做通訊員、官員的公務員和招待所服務員的青少年,被稱作”小鬼”。
——-
我們除了從康生的情報局,從前線採訪以及從同中共領導人和中國普通老百姓的接觸中得到情報外,還從廣播中收聽最新消息。我們多半在晚上收聽。離此850公里的重慶電台的廣播,晚上聽得很清楚。
另外,我們小組有一個收發報的電台同莫斯科保持聯繫。這條線路在深夜或大晴天聯繫最為可靠。但由於多爾馬托夫的技術好,實際上任何時候線路都是暢通的。除了7月份,由於電離層變化,在當地時間中午到下午5時之間,線路中斷。
我們還備有蓄電池,以供出現緊急情況之用,主要用以對付日本可能突然發動的空襲。
往西約10公里處,有個由博古負責的中國電台。他還主管《解放日報》、” 新華通訊社”和全面的出版宣傳工作。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自己有一個電台。1936年以來,延安同共產國際的領導機關經常保持著無線電聯繫。
博古(秦邦宪)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從1931年9月到1935年1月,他領導中共臨時中央委員會。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黨的中央委員會由毛澤東領導。
1942年5月14日
延安實際上不成其為一個城市。蜿蜒於一片廢墟中的,是一些消除了瓦礫堆的狹窄街道。
1940年,延安被日本飛機炸毀,只留下城牆和幾所房子。轟炸後幸存的一所堅固的磚房,是邊區銀行。李富春是銀行理事會主任。它發行的鈔票叫”邊幣”,是紅色紙幣,看起來像撲克牌。
李富春是中共中央委員,主管邊區的財經工作。
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是一位和譪的、彬彬有禮的長者。
一部份人仍擠住於建在廢墟中的簡陋小木屋裡,而城市的大部份地方看起來空蕩蕩的。人們在南門外挖了許多窯洞。山溝裡有不少店舖,一些東倒西歪的房子,還有一個新開放的市場,很是熱鬧。
城牆高約8米,寬1米半,城牆上有雉堞,燕子在牆的裂縫和罅隙中築了巢。城門是傳統的中國式樣,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南門。
在延安居住的,大部份是外鄉人,本地人只佔少數。
陝西省的行政中心是西安,我去過幾次。西安是中亞和華中、華北和西南各省的交通樞紐。它過去是周、秦、隋、唐等王朝的京城。古時稱西安為長安。
紅軍於1935年到達陝西。
——–
1935年,中共各主力部隊在陝西會合。這時,在共產黨員劉志丹和高崗領導下,那裡已建立起一個蘇區。
1936年,劉志丹在同國民黨軍隊的一次戰鬥中犧牲。
現在,高崗是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黨還委派他解決特區複雜的民族問題。
中國有50多個少數民族,人口有幾千萬。這就使中共的民族政策顯得極為重要。
現在成了特區的這幾個省裡,各個不同的民族和宗教集團,長期發生激烈的戰爭。遠古以來,回教徒從新疆經由甘肅移入,他們被當地的中國居民所同化。這部份被同化了的人,早期被稱作突厥人,或中國穆斯林。戰前,他們約有800萬人,而陝西一地就有100多萬。特區的幾個省裡還有很多蒙族人。甘肅還住著藏族人。
尤任對我說,漢族人和突厥人直到最近還發生武裝衝突,雙方都很殘暴。
高崗經驗豐富,透彻了解各個種族集團的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以及他們的相互關係。 1935年後,他幾乎使特區幾個省的民族和宗教集團停止了相互殘殺,這是他對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貢獻。
———
中央政府主席蔣介石3月訪問了印度。這是中央政府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
這次訪問,無疑是由印度和中國之間極為重要的交通線所決定的,因為它是把軍事物資運給中國軍隊的最重要的路線。日本人拼命想佔領這些陸上交通線。在緬甸和雲南正在進行激烈的戰鬥。
訪問於3月21日結束。
蔣介石和尼赫魯發表了一個聯合聲明:
—印度人民和中國人民,將為自由和人道主義盡一切努力。
—印、中兩國人民佔世界人口的半數。
—兩國的文化和經濟關係已有兩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印之間從未發生過軍事衝突;國與國之間的這種和平相處的關係,別的國家是沒有的。
— 世界正受到殘忍的法西斯暴力的威脅,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兩國在反法西斯的共同鬥爭中更緊密地團結起來,我們應該肩並肩地在同一條反帝戰線上作戰。這是取得世界和平的主要條件,我們兩國人民為了這個崇高事業,準備承受任何犧牲。
蔣介石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希望英國最終會給印度以真正的、而非虛假的政治權力。
蔣介石訪印的主要目地是在保證印中之間交通線路的安全。
問題是,中國的沿海各省已被日本從海上佔領,其毗鄰的水域則為日本海軍和空軍所控制。
北方則幾乎全部被佔領者封鎖。惟一的交通聯繫是通過緬甸。
中國的工業區不是被日本人佔領就是被他們破壞了。得到武器的惟一希望就是靠這條線路。
在這種情況下,蘇中之間按1937年協定建立的經新疆給中國運送軍事物資的空中橋樑,就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
中國人民所進行的抵抗是尤為重要的!抗日統一戰線的團結是一項頭等重要的任務。抗日統一戰線為一切社會力量—共產黨、國民黨、民主同盟和其他愛國團體—提供了聯合的條件。(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