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6月25日訊】(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25日電)女性骨盆很要「緊」,但傳統的骨盆器官脫垂手術失敗率相當高;三軍總醫院今天指出,利用人工網膜植入陰道內壁,可補強陰道前後壁,治療骨盆器官脫垂,手術治癒率高達9成。
三總今天召開醫療成果發表會,外科部泌尿外科醫師蒙恩表示,傳統的骨盆器官脫垂手術是利用患者原本的筋膜進行骨盆底修補;但因這些筋膜原本就已經鬆弛和缺損,手術後失敗的比例相當高。
美國的研究顯示,有29%的患者在第一次骨盆器官脫垂或尿失禁手術後需要再次接受修補手術,甚至有58%患者在骨盆器官脫垂修補手術後的一年內又復發。
蒙恩表示,近年來發展出新的骨盆底重建修補手術是利用一片或兩片人工網膜,植入陰道內壁,可同時或分別補強陰道前後壁,治療骨盆器官脫垂。手術後追蹤發現,這種新式手術的治癒率高達9成,除了能強化骨盆底韌帶和筋膜外,也可以減少手術傷害和縮短手術時間,並降低復發機會。
蒙恩指出,雖然這種新式手術可能的併發症包括網膜暴露、感染、尿液滯留及性交疼痛等,但目前認為這種利用人工網膜來重建修補骨盆底的手術,對骨盆器官脫垂的患者來說是一種相當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方式。
女性的骨盆底主要的功能在支撐並固定子宮陰道、膀胱尿道和直腸肛門等骨盆腔內的臟器,當骨盆底肌肉因懷孕、生產、長期便秘或從事粗重工作而過度延伸,再加上更年期後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使肌肉韌帶的彈性消失,導致骨盆底呈現鬆弛無力的現象,嚴重時會造成骨盆器官脫垂。
骨盆器官脫垂包括子宮脫垂、膀胱膨出、直腸膨出和大小便失禁。患有骨盆器官脫垂的病人,常會覺得陰道內有異物或脹脹的,骨盆有沉重及下墜感。此外,反覆的膀胱發炎、解尿因難、頻尿和性交不適也是骨盆器官脫垂病人常見的症狀。這些症狀常造成患者生活上極大的不便。
輕度的骨盆器官脫垂可藉由主動式的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凱格爾運動)來加強尿道括約肌的力量,進而改善大小便失禁的問題。若是保守性治療無法改善或是較嚴重的骨盆器官脫垂就必須藉由手術修補,將脫垂的臟器推回原本的位置。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