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報導)從2007年,中國開始推動新農村建設,上海是其中的重點和試點之一。不過有當地居民在海外網站上發表文章稱,上海的新農村建設,導致了更加嚴重的貧富懸殊。
這篇發表在海外博訊網上的文章稱,上海新農村建設成果顯著,但上海市政府對東部和西部投入不公平,上海西部一些農村被政府遺忘,農村成員之間的經濟差距拉得相當可怕,鄰里矛盾和社會治安都趨於惡化。
這篇文章還稱,一些沒有遇到拆遷、沒有鎮保、沒有房屋出租收入的農民,只是依靠農田生活,生活艱苦,而不公平事件多,社會矛盾嚴重,有可能導致大規模群體事件發生。
在上海6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積中,上海市區面積大約只有1/10,周圍是郊區農村。上海新農村建設計劃,被涵蓋在上海市十一五計劃當中。這個被稱為「1966」上海的城鄉規劃,計劃完成後上海形成1個中心城區,9個新城,60個新市鎮,和600個中心村的新上海。
上海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目前除了崇明縣之外,上海已經全面城市化。
官員:「上海以前有10個區跟10個縣,現在除了崇明以外所有的縣都變為區了,已經城市化了。」
上海的城市化建設,面臨大量徵用土地和拆遷問題。根據一般的發展慣例,地區經濟開始起飛之後,城市郊區居民獲得的收益極大。這在亞洲四小龍,以及廣東的廣州市和深圳市都是如此。美國的《當代中國問題研究》期刊主編,經濟學者程曉農表示,但上海的情況卻並非如此。
程曉農:「80年代早期開發的時候,土地圈地現象還沒有像現在這樣猖狂,所以好處都在當地農民手裡。上海開發比較晚,所以廣東的這種情況就不存在了。90年代,上海開始開發房地產,但這時候的好處已經落不到農民手裡了,並沒有給當地農民帶來多少好處。」
程曉農分析說,即便如此,被拆遷以及土地被徵用的村民,可能確實有了比其他農民更高的收入,因此出現了貧富懸殊的迅速擴大。
程曉農:「所謂拆遷戶就是地被徵佔了土地的農民,有一些可能還是得到了一定的補償。在那些仍然辛辛苦苦種地的人眼裡,這些人過得已經是很不錯了。」
根據上海郊區松江區政府的數據,該區農民2007年上半年的收入,出外打工的工資佔百分之七十多,包括出租和轉讓土地的收入,佔百分之二十多,而種植收入只佔百分之四。發表在博訊網的文章所說的農村貧困居民,正是土地沒有被徵用,房屋沒有被拆遷,而又不能出外打工掙錢的農村居民。
美國中文的中國事務網站主編伍凡表示,上海是中國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和試點,但至今為止,並沒有看到任何完整的新農村建設計劃。
伍凡:「它要搞所謂『新農村』,但新的政策都還沒有公開,至於怎麼搞法大概是有幾個地點,一個是重慶、一個是上海。但現在還沒有什麼成果,還沒有任何消息出來,僅僅是幾個名詞。」
他認為,新農村計劃必須全面,從行政規劃到經濟規劃,還包括教育、醫療、失業和退休養老等各個方面的內容,不能簡單地把農民土地收走,這其間的過程,難免引起很多的矛盾和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