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小心陷阱!專家解讀中共新一輪財稅改革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25日訊】中國經濟持續下行,面臨財政困難和地方債危機,中共當局有計劃改變中央和地方某些稅種分稅比例。評論認為,這只能證明地方政府財政崩潰了,危及到中共的統治,財稅改革目的是救政權,而不是救經濟。

1994年中共政府進行一項財稅體制改革分稅制,設立國稅局地稅局,然後劃定比例,2014年深化財稅體制改革。2023年底,中共中央提出規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後,財稅改革再次受到外界關注。

旅美政經人士秦鵬:「中共當局要去改變中央和地方某些稅種的分配機制,並且作為三中全會的首要議題,它真正解決的是什麼呢?是財稅的問題,它並不是解決經濟問題。這個只能說明第一點,地方財政已經崩潰了,已經危及到了中共的統治,它才不得不改。它的目的是救政府、救政權,而不是為了救經濟。」

輿論指出,2014年的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仍在持續中,而此時提出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顯然基於新的財政經濟情勢與挑戰。

大陸經濟學家認為,完善中央與地方財權與事權的匹配,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主要考量。自2022年以來,由於房地產市場表現相對低迷,賣地收入處於歷史低點。如何對沖土地出讓收入下滑帶來的財政資金缺口,已成為較難迴避的問題。

秦鵬:「表面上看起來,它在規範財稅制度分權,做得更加的有法可依,但是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它沒有明說:現在是絕大部分的省市入不敷出了,前兩年是六個省市養全國,稍有盈餘,現在它實際上據說只有上海才能夠盈餘了,其實體現出來,已經沒有幾個省市能夠去供養全國性的財稅虧空問題了。所以這個時候,它要麼就是去擴大政府的發債,或者開源問題,這個開源不是指發展經濟,它開源是指擴大稅源。」

據報導,2024年1月-4月,全國政府基金預算收入13,48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7%,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0,536億元,年減10.4%。在地方財政收入成長乏力,剛性支出不減,地方財政收支呈現失衡態勢。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過去是靠不斷發鈔增加債務來進行一個政府運作,現在它想轉成一個就是靠收稅,靠地方財政跟中央財政來支配政府的運作。但是問題是,它現在轉換的時機也不對,現在經濟已經下行,現在想這樣轉換,應該來說是有點不合時宜。整體來說,現在這種倒查風,有可能對經濟來說有比較大的傷害,反正就是導致最終結果,三五年之後整個稅基,就是企業的活躍度跟經濟活動活躍度更加低,更加沒有稅收收上來。」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表示,2014年之後中共加大了分稅制的改革,把地方稅務的權力跟徵收範圍進一步縮小。

黃大衛:「地方財政一直在跟中央之間的關於稅收、財政收入的爭奪,地方政府肯定想把它當地產生的企業、居民的消費利潤、稅收利潤絕大部分留在地方,但是中央來說一直擔心地方財政就是在不斷的自把自為去使用這些錢,所以它一直爭權,互相爭奪稅收的分配這樣一個問題,所以每次改革都是中央去把它權力收攏的行為。」

旅美政經人士秦鵬表示,對於中共當局的新財稅改革,小心別掉進它們的措辭陷阱裡面去。

秦鵬:「因為當前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是經濟下行,整體進入一個通縮狀態,企業沒有信心,消費者也是缺乏信心,同時沒有錢。所以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要擴大政府的投入,讓民眾們有錢花,敢於花錢,沒有後顧之憂。所以對整個經濟來說,就是要如何去發展,放水養魚。但是我們看到中共當局在做什麼呢?它是拚命的去查稅。」

最近傳出,中國很多地方政府開始對民營企業的稅收進行倒查30年,有不少企業被徵收巨額罰款,有些企業因此而關停。

編輯/黃億美 採訪/駱亞 後製/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