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到紐約 十大新創企業爭取美國市場機會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22日訊】6月21日,來自台灣的10家有競爭力的新創企業,在紐約向投資者們展示了他們的創新產品,期望成功打入美國市場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副署長吳佳穎:「其實台灣的新創的面向很大,包括有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包括醫療,包括綠色解決方案、包括半導體,事實上都可以來跟美國做對接。」

台灣新創國際輸出計劃(IP² Scale Out Program)今年已來到第三屆,由台灣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推動,與資育及美東加速器公司EntreCamp 合作,望協助台灣新創企業在美國拓展商機。

台灣天使俱樂部投資公司創辦人詹益鑑:「其實大部分台灣企業在美國的時候,我覺得他們很容易能夠凸顯工程的能力,可能在科學研究,譬如生物科學,可能在網路產業,可能是工程技術很強,但是我覺得通常他們面對一個很大的挑戰是如何去在美國做生意。」

科技金融公司執行長Saint Hung:「我在選擇投資夥伴時,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第一印象感覺不好,我就不會考慮了。」

該拓展計劃內容包括了開拓人脈、市場策略、導師會議等專業課程。在三個月密集訓練期間,已經成功募資到超過 1000萬美元。

美東加速器 EntreCamp 共同創辦人張語真:「我們有10個團隊(中小企業)有6個都在募資,有4個已經完成募款。總投資金額加起來有超過 1000萬美元。」

美東加速器EntreCamp是一家專注於幫助亞洲新創公司進入美國市場的加速器,提供包括風險投資、產品市場匹配、業務開發、招聘、導師匹配和籌款規劃在內的全面服務,設有為期四個月的國際化培訓課程,幫助新創公司深入了解美國市場,提供成功融資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由張語真(Claire Chang)計劃經理規劃執行,她在台灣與美國擁有超過十年的產業、加速器和創投經驗,特別從創投的角度來規劃加速器計劃,以終為始地來規劃目標,從募資角度準備美國落地的商業合作及市場驗證輔導。

她曾在香港創投的Wiskey Capital擔任投資人及SparkLabs Taipei國際加速器擔任計劃經理,專注於醫療器材和新媒體領域。此外,她還擔任供應鏈產業的國際市場擴張經理,對東南亞物流及倉儲市場有深刻的了解。

在美國,Claire獲得了Babson College創業學校的MBA學位,並在美國企業創投領域主要投資於供應鏈及自動化設備。她擁有亞洲和美國雙重產業及投資人經驗,投資項目皆有曾在美國和台灣成功上市,這使她能更深入地理解亞洲新創企業進入美國市場時所面臨的文化、語言和商業接軌等挑戰。

科技金融公司執行長Saint Hung:「我認為所有這些公司的表現當令人欽佩,但我們實際上,對其中三家公司的股權感興趣。」

科技金融公司Universal Processing執行長Saint Huang、台灣天使俱樂部投資公司創辦人詹益鑑表示,他們在選擇投資夥伴時,除了關注突出的專業技能、獨特的洞察力之外,團隊的經驗背景、在美發展的競爭力和見面的第一印象,都是吸引投資人的關鍵。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夏聞悅、尚敬紐約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