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朝鮮核科學家實乃「奴隸」 被榨乾直至死去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17日訊】人們普遍認為,大力發展核和導彈項目的朝鮮一定高度重視該國的核科學家,他們肯定待遇豐厚並備受尊敬。然而,華盛頓特區一位朝鮮半島專家的分析顯示,實際情況恰恰相反。

韓美聯合軍司令部(ROK/US Combined Forces Command,簡稱聯合司)前首席戰略師羅伯特·柯林斯(Robert Collins)在駐韓美軍服役31年,他在5月10日發布的報告《原子彈奴隸》(Slave to the Bomb)中詳細描述了朝鮮核專家的生活。

據推測,朝鮮約有一萬名核相關專業人員。基於對脫北者的採訪和各種機密材料,柯林斯完成了長達200頁的報告。

據《朝鮮日報》(The Chosun Ilbo)獲得的報告,朝鮮兒童早在十歲時開啟了成為「原子彈奴隸」的命運。朝鮮有一個規定,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的行政單位,都有權利選拔和招募數學和科學方面表現出色的兒童。

「朝鮮核科學家對自己的生活沒有自主權,從小學起,他們人生的方方面面就幾乎被設定好了,包括研究領域、住房、食物和婚姻。」報告中指出。

「各個地區最優秀的學生聚集在一起,接受數學、科學、物理和其它學科的培訓」,柯林斯在報告中寫道,脫穎而出者,他們的整個家庭有時被迫舉家搬遷,以便學生能夠進入首都更高級別的學校。

平壤新原洞最負盛名的「第一中學」是朝鮮前領導人金正日就讀的地方,也是英才教育的基地,匯集了朝鮮各地數一數二的人才。據報導,該校的學生定期參加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等國際比賽。

被朝鮮核計劃選中的學生通常就讀於五所大學,其中包括金日成大學、金策工業大學和康溪工業大學。

這些科學家的婚姻伴侶事實上也是被指定的,他們沒有「選擇的自由」。柯林斯解釋說,「那些表達不滿的人會受到懲罰,並被剝奪各種福利。」

儘管國際社會對朝鮮實施制裁,但朝鮮核科學家仍有機會出國留學,主要是去俄羅斯聯合核研究所(JINR)和中國哈爾濱工業大學。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哈爾濱工業大學每年招收1千多名朝鮮學生。

報告指出,一旦核科學家在特定研究領域取得重大學術成功,他們的職業目標就只有一個,他們必須過著為金氏政權賣命的生活,從那時起,他們生活中唯一的變量就是他們在哪個核設施工作以及住房和生活的質量。

朝鮮核科學家的生活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被分配的工作地點。工作場所通常是根據科學家的「背景」或「家庭出身」來分配的。咸鏡北道豐溪里核試驗場被認為是最不理想的工作場所。2006年至2017年期間,該地點進行了六次核試驗。

「外界認為核科學家受到良好待遇,因為核能對金正恩和朝鮮的生存非常重要,但事實並非如此」,柯林斯寫道,「隨著最高領導人要求開發能搆到達美國本土的尖端武器,核科學家面臨著危險的未來,除了成功之外別無出路。」

柯林斯表示,在一個失敗被視為不忠的社會中,這些科學家們生活在非人性的條件下,被迫為「祖國的任務」不懈地工作,直至死亡。

(記者李昭希編譯報導/責任編輯:林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