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俄吞克里米亞 奧巴馬政府從容應對

【新唐人2014年3月21日訊】即使是在西方國家的輪番制裁之下,俄羅斯仍然吞併了克里米亞,使歐洲版圖自科索沃獨立以來發生了最重大改變,也使美國白宮的外交策略受到了嚴肅挑戰:奧巴馬總統已經宣布不會對烏克蘭出兵,但他的外交和經濟手段是否還能產生有效影響,阻止俄羅斯繼續擴張?這都是決定未來東歐局勢的關鍵。

對於克里米亞事件,白宮的選擇的確有限,任何程度的軍事干預都不現實,因為在俄羅斯邊境用兵會導致衝突直線升級,造成連烏克蘭也不想看到的結果,甚至引發大規模戰爭。因此,白宮只能一邊向烏克蘭提供經濟援助,另一邊對俄方官員施加制裁。

3月20日,奧巴馬總統宣布,美國將採取更多行動,包括對俄羅斯的商業巨頭和銀行也實施經濟懲罰。但迄今為止,白宮的制裁威脅似乎並沒有起到效果,普京依然一意孤行,正式簽署了吞併克里米亞的條約。在這個時刻,普京大概也清楚,西方國家能做的並不多。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普京已經取得勝利?表面上,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畢竟普京獲得了他想要的領地,在俄羅斯國內的支持率也因此水漲船高。接下來,普京有可能會得寸進尺,繼續嘗試擴大俄羅斯的勢力範圍,與一直向東發展的北約抗衡。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曾表示,俄羅斯的擴張應該立即引起西方國家的警醒。

保持警醒是必須的,但白宮未必認為普京就取得了勝利。在奧巴馬政府看來,普京為吞併克里米亞付出了兩個慘痛的代價:首先,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外交關係極度惡化,更加將這個前蘇聯成員國推向西方陣營。

第二,普京的修正主義國策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連中共都沒有給予支持。俄羅斯在冷戰結束後好不容易得到的國際地位,在佔領克里米亞後又蕩然無存。

所謂有得必有失,美國白宮算準了局勢,既然克里米亞半島已難以挽回,那麼就採取「放長線,釣大魚」的策略,先穩住烏克蘭邊境,然後使用外交手段長期孤立俄羅斯,讓該國難以重樹國際威信,在未來會處處碰壁。

當然,白宮和北約也必須確保俄羅斯不會繼續進犯烏克蘭,這應該是奧巴馬政府不動用武力的底線。除此之外,由於俄羅斯與歐盟之間存在著嚴重的貿易逆差,俄羅斯的出口產品極度依賴歐洲市場,所以歐盟國家的經濟制裁能夠起到作用,如果普京再挑釁,將痛擊俄羅斯經濟。有了這些因素,烏克蘭局勢應該會趨向穩定,我們也將持續專注。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